集团新闻

大国江河|云龙竞渡:从战国铜钺到百舸争流

长山江的晨雾还未散尽,三记铜锣声已穿透水汽。船头鼓手躬身抡槌,船尾舵手足尖点舱,二十支木桨同时切入水面,激起的浪花在晨光里碎成银箔 —— 这里是宁波鄞州区云龙镇,“羽人竞渡” 的故乡,一场延续了两千年的水上盛会正在上演。

1976 年那个冬日,云龙镇甲村的老农在石秃山农田里拾起的战国铜钺,无意间揭开了中国龙舟文化的源头密码。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纹饰里,双龙昂首在上,下方狭长舟船上,四名头戴羽冠的先民双手持桨、动作齐整,将远古 “羽人竞渡” 的场景永久定格。考古学家印证,这比屈原投江的年代早了千余年,恰与闻一多先生在《端午考》中 “吴越先民祭龙竞渡” 的论断互为佐证。如今铜钺真品藏于宁波博物馆,三件仿制品则分别入驻浙博、上博与中国体育博物馆,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见证。

beats365,beats365入口,beats365官方网站,365best亚洲唯一官网

“棹影斡波飞万剑,鼓声劈浪鸣千雷” 的诗意图景,在云龙镇从未褪色。作为 “中国龙舟文化之乡”,这里早已形成 “村村有龙舟、周周有训练、月月有赛事” 的盛景。从 2009 年 “龙舟竞渡” 列入区级非遗,到 2012 年晋级省级名录,前后陈村的非遗传承人水春华看着这支队伍从村头自发组织的小队,成长为拿下五届省冠军、闯进全国七强的 “龙舟之王”。如今全镇 26 支队伍近 600 名队员里,既有年过花甲的老把式,也有返乡创业的青年,6 支女子龙舟队更是在碧波上划出别样风采。

端午赛当日的长山江最是热闹。14 支龙舟队身着彩衣,如游龙般在江面穿梭,船身激起的浪头拍打着岸边的青石板,与两万余名观众的呐喊声共振。“听这锣鼓声,脚底板都跟着发麻!” 从市区赶来的陈小姐攥着望远镜,目光追随着冲刺的园堍村队,直到他们撞线时,岸边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。赛场旁的陈列室里,铜钺仿制品静静伫立,钺上羽人的姿态与江面划手的动作奇妙重合,两千年前的奋力挥桨与今日的奋勇争先在此刻完成对话。

龙舟早已超越了竞技本身,成为云龙镇的文化图腾。北京申奥时,铜钺纹饰作为中国古老竞技的实证亮相;宁波申遗 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“羽人竞渡” 成为核心标志。更令人动容的是文化的活态传承:老队员在码头无偿传授划桨技巧,年轻人带着专业训练方法返乡;残奥会赛艇冠军黄成回乡助阵,用自身经历诠释 “奋楫争先” 的真谛。甚至饮食里都藏着龙舟密码,“龙舟十八碗” 的香气与音乐快板的节奏交织,联名粽子将羽人纹饰印在粽叶上,让文化味道传遍四方。

大国江河|云龙竞渡:从战国铜钺到百舸争流

当保加利亚的码头迎来从云龙驶出的标准龙舟,当东钱湖迎来全球六大洲的龙舟高手,这条源于战国的 “龙” 已然游向世界。长山江的水波里,既有铜钺沉淀的千年记忆,也有龙舟破浪的当代激情。鼓声再起时,划过的不仅是江河,更是文明传承的脉络 —— 这便是大国江河里,一个古镇用龙舟书写的时代答卷。

发表评论